为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淬炼灵魂,激发青年“为国铸重剑,为党育英才”使命担当。9月12日至14日,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依托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由学院党委书记巨维博带队,组织学院青年教师、新遴选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代表一行30人前往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开展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炬,践行“总师育人文化”为主题的国情爱国教育培训。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两弹一星”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通过现场教学、影视教育、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深刻感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坚定投身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
12日下午,师生们抵达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在庄严的国歌中本次培训开班仪式拉开了序幕。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教育长宋继昕对到场师生表示欢迎,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师生能够全面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学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迹,在新时代新征程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巨维博作动员讲话,提出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源源动力。培训班班主任马廉云对学习安排和纪律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正式开班。

12日晚,巨维博讲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践行“总师育人文化”》专题党课,从核讹诈到东方红的伟大历程为师生阐述“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意义,从于敏、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元勋”的奉献与坚守让师生领会老一辈科学家和建设者隐姓埋名、扎根高原、为国铸剑的家国情怀。巨维博表示学校的 “总师育人文化”和“两弹一星”精神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核,师生们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

13日至14日的培训将理论和现场实践紧密结合,师生身临其境感受我国核武器事业创业时期的艰辛与伟大。在上星站,师生站在茫茫金银滩,在列车前聆听“上星站:一丝不苟铸就的辉煌”的感人事迹,学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运输背后的故事。在一分厂,师生重走“神秘而诱人的路程”,感受二二一人面对缺资源、缺工业基础情况下,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地下指挥中心,师生走入“禁中之禁”现场教学,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研制的核心区域,感受科研工作者严谨的科研作风和严明的保密纪律。在原子城纪念馆,师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走过巍巍丰碑、历史抉择、激情岁月、勇攀高峰、伟大成就、筑梦复兴六个展厅,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张张宝贵的照片,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师生们站在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地方,瞻仰丰碑、诵读碑文、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力量。
本次培训,师生还观看了《代号221》纪录片,通过观看出征、回响、巨响三部曲,进一步深化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14日上午培训进入尾声,结班仪式上教师代表辛莉峰和学生代表宁晰琳分享了学习心得,一致表示要永葆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要学习前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秉持“为国铸剑、隐姓埋名”的价值追求,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下西工大人的壮丽篇章。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教育长宋继昕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学习师生能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以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担当一辈子。巨维博作总结讲话,提出参训师生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将“两弹一星”精神和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感人事迹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紧密围绕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国家“卡脖子”的实际问题加强攻坚克难,在各自岗位与学业中勇担使命、奋发图强,秉持“总师育人文化”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学校“一十百千”近中期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斗。

文:徐雨萌 图:徐雨萌 审稿:巨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