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类概况
力学类依托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和国家一流课程等优势资源,坚持“总师育人文化”引领,深刻把握“总师育人文化”内涵,瞄准“总师”型人才培养要求,聚焦“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强烈使命担当、系统整机观念、宽阔学术视野、扎实知识结构、深度学习思考、良好交流沟通、厚实文体美劳”等7 种能力素养;瞄准航空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为核心,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力学类以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为办学主体,自2020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集全院及海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金牌教学团队、先进科研平台、优美教学环境为支撑,融合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工学基础、鲜明的学术志趣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作为航空、航天、航海、机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学科,力学类拥有丰富且雄厚的理论及实践教育资源。包含国家级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建有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立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先后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多项。
本大类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7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洪堡学者2人,霍英东青年基金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香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杰青5人,陕西省特支计划1人,陕西省引进类青年人才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重庆市杰青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人。翱翔青年学者5人,翱翔新(之)星1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
学生在入学一年内实施大类培养教育,完成通识课程、部分大类平台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一年后确认主修专业(方向),进入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归属专业由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管理。目前,力学类共有1个专业(2个方向)教育培养通道。
工程力学专业(08010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坚持“总师育人文化”引领,把握“总师育人文化”内涵,瞄准“总师”型人才培养要求,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强化学生具有“强烈使命担当、系统整机观念、宽阔学术视野、扎实知识结构、深度学习思考、良好交流沟通、厚实文体美劳”等7 种能力素养,聚焦航空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健康体魄、高尚品格、广博学识、创新精神、全球视野与持久竞争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好的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基于学院扎实的数理学科基础,在工程力学大类下新增智能运输工程方向,以培养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且具有航空航天航海等载运工具的智能化、信息化及其控制技术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航空航天航海等交通运输领域的载运工具的设计与运用、信息感知与自动控制技术、基础设施智慧化等交叉融合知识的“总师型”人才。满足空天地海载运工具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科学与工程素养,具备扎实的数理、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掌握载运工具设计与可靠性基础理论、载运工具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运输系统与基础设施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解决智能运输领域工程技术问题,能够从事三航载运装备研发、智能运输系统设计、建造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强的总师型领军人才。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四年学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学时
总学分:153+X学分
153学分是本专业毕业最低要求,X学分可以根据个人发展志愿选择修读,建议修读20学分。其中:
其中:
课程类别  | 建议学分  | 
  | 
通识通修课程  | 74.5学分  | 
  | 
学科专业课程  | 78.5学分  | 
  | 
合计学分  | 153学分  | 
  | 
个性发展课程  | 建议修读20学分  | 
  | 
素质拓展课程  | 
  | 
四、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29.5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 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 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必修  | 2.5  | 40  | 
形势与政策(1)  | 必修  | 0.5  | 8  | 
军事类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6  | 
军事技能训练  | 必修  | 2  | 120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国际视野模块  | 理解当代中国  | 必修  | 2  | 32  | 
语言技能模块  | 大学英语(基础)I  | 必修  | 2  | 32  | 
数学与自然 科学类  | 微积分I(上)  | 必修  | 5.5  | 88  | 
微积分II(上)  | 必修  | 5.5  | 88  | 
新生研讨类  | 空天筑梦——力学与航空航天  | 必修  | 1  | 16  | 
  | 程序设计基础(C)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C++)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实验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II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II实验  | 1  | 32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按组修读  | 1.5  | 24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  |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I  | 
  | 1  | 16  | 
复杂产品数字孪生装配场景 仿真综合实验  | 
  | 1.0  | 16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26.5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2.5  | 40  | 
体育与健康类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2  | 32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技能模块  | 大学英语(高阶)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III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II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基础)II  | 必修  | 2  | 32  | 
数学与自然 科学类  | 微积分I(下)  | 必修  | 6  | 96  | 
微积分II(下)  | 必修  | 6  | 96  | 
线性代数I  | 必修  | 2.5  | 40  | 
线性代数II  | 必修  | 2.5  | 40  | 
大学物理II(上)  | 必修  | 3.5  | 56  | 
信息素养类  | 程序设计基础(C)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C++)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  | 按组修读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实验  |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II  |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II实验  | 
  | 1  | 32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1.5  | 24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  |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I  | 
  | 1  | 16  | 
复杂产品数字孪生装配场景 仿真综合实验  | 
  | 1  | 16  |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22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大学美育  | 必修  | 2  | 32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必修  | 3  | 48  | 
形势与政策(2)  | 必修  | 0.5  | 8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专业发展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国际视野模块  | 理解当代中国  | 必修  | 2  | 32  | 
大类平台课  | 理论力学 I  | 必修  | 5.0  | 80  | 
机械制图 II  | 必修  | 3.0  | 48  | 
学科基础课程  | 力学概论  | 必修  | 1.0  | 16  | 
认识实习  | 必修  | 1.0  | 16  |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28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2.5  | 40  | 
思政实践课  | 必修  | 2  | 32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专业发展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 线性代数I  | 必修  | 2.5  | 40  | 
线性代数II  | 必修  | 2.5  | 40  | 
计算方法  | 必修  | 2.0  | 32  | 
大类平台课程  | 材料力学 I  | 必修  | 5  | 80  | 
学科基础课程  | 机械振动  | 必修  | 2.5  | 40  | 
分析力学  | 限选  | 2  | 32  | 
专业方向课程  | 流体力学  | 必修  | 2.5  | 40  | 
工程制图  | 必修  | 3.0  | 48  |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模电、数电)  | 必修  | 2.5  | 40  | 
信号与系统  | 必修  | 3.0  | 48  | 
人工智能工程系统(涵盖检测、控制、运维、管理)  | 必修  | 2.0  | 32  | 
实践实训  | 工程实践训练(非机电类)  | 必修  | 2.0  | 64  | 
工程力学实验  | 必修  | 1 5  | 24  | 
金工实习  | 必修  | 2.0  | 32  | 
计算机类实习  | 必修  | 2.0  | 32  | 
专业前沿讲座  | 必修  | 2.5  | 40  |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21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 
  |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 
  |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 
  |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 
  |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 
  |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 
  |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2.5  | 40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专业方向课程  | 弹塑性力学  | 必修  | 5.0  | 80  | 
结构力学 (1)  | 必修  | 4.0  | 64  | 
结构有限元分析  | 必修  | 2.5  | 40  | 
  | 
  | 
  | 
  |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模电、数电  | 必修  | 2.5  | 40  | 
工程力学(I、Ⅱ,含三大力学)  | 必修  | 4.0  | 64  | 
交通工程学  | 必修  | 3.0  | 48  | 
低空经济交通设施  | 必修  | 2.0  | 32  | 
飞行器总体设计(航空、航天)  | 必修  | 3.0  | 48  | 
从工程力学“专业选修课 程”列表中选择 4 学分  | 限选  | 4.0  | 64  | 
有限元分析法  | 限选  | 2.0  | 32  | 
无人机智能测绘技术  | 限选  | 2.0  | 32  | 
运输经济学  | 限选  | 2.0  | 32  | 
运输组织学  | 任选  | 2.0  | 32  | 
交通检测及车联网技术  | 任选  | 2.0  | 32  | 
无人机原理与应用  | 任选  | 2.0  | 32  | 
系统工程学  | 任选  | 2.5  | 40  | 
实践实训  | 科研训练  | 必修  | 2.0  | 32  | 
实验力学  | 必修  | 2 0  | 32  | 
计算机实习  | 必修  | 2.0  | 32  | 
电工实习  | 选修  | 2.0  | 32  | 
专业认识实习  | 选修  | 1.0  | 16  | 
无人机模拟飞行  | 选修  | 2.0  | 32  |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20.5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形势与政策(3)  | 必修  | 0.5  | 8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专业方向课程  | 飞行器结构设计  | 必修  | 2.0  | 32  | 
复合材料力学  | 必修  | 2.0  | 32  | 
高等动力学  | 必修  | 2.0  | 32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 从工程力学“专业选修课 程”列表中选择 2 学分  | 限选  | 2.0  | 32  | 
智能运输感知与通讯技术  | 必修  | 2.5  | 40  | 
道路与机场道面设计  | 必修  | 2.5  | 40  | 
AI在运载装备中的应用  | 限选  | 2.0  | 32  | 
交通运输设备  | 限选  | 2.0  | 32  | 
交通控制与管理  | 限选  | 2.0  | 32  | 
系统可靠性与分析  | 任选  | 2.5  | 40  | 
通用航空  | 任选  | 
  | 
  | 
通用航空  | 任选  | 
  | 
  | 
交通专业软件及其应用  | 任选  | 1.0  | 16  | 
实践实训  | 实验力学  | 必修  | 2  | 32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必修  | 2  | 32  | 
课程设计  | 必修  | 2.0  | 2w  | 
生产实习  | 必修  | 2.0  | 32  | 
力学高阶项目式创新实践训练  | 必修  | 3.0  | 48  | 
力学前沿中的人工智能方法与应用  | 必修  | 2.0  | 32  | 
科研训练  | 选修  | 4.0  | 48  | 
道路与机场道面课程设计  | 选修  | 1.0  | 16  | 
运载装备模拟仿真实验  | 选修  | 2.0  | 32  |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5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形势与政策(4)  | 必修  | 0.5  | 8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专业方向课程  | 疲劳与断裂  | 必修  | 2.5  | 40  | 
专业选修课程  | 从工程力学“专业选修课 程”列表中选择 2 学分  | 限选  | 2.0  | 32  | 
交通运输控制与优化技术  | 任选  | 3.0  | 48  | 
智能运输系统设计与集成  | 任选  | 1.0  | 16  | 
交通大数据与分布式计算技术  | 任选  | 2.0  | 32  | 
交通运输系统模拟与仿真  | 任选  | 2.0  | 32  | 
智能交通运输及低空物流  | 任选  | 2.0  | 32  | 
实践实训  | 生产实习  | 选修  | 4.0  | 64  | 
项目式实践课程  | 选修  | 2.0  | 32  | 
智能运输系统设计与集成综合实验  | 选修  | 2.0  | 32  |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10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0  | 2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