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等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建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相关综合创新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城乡建设各个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规划,以及管理、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亦可选择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我校建筑学专业于1988年由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批准设立,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12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2021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建筑学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绿色建筑、城市设计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发展及西部城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五年学制。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学时
总学分:194+X学分
其中:
课程类别 | 建议学分 |
通识通修课程 | 68学分 |
学科专业课程 | 126学分 |
合计学分 | 194学分 |
个性发展课程 | 建议修读20学分左右 |
素质拓展课程 |
四、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学分≥24)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建筑审美与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 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 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必修 | 2.5 | 40 |
形势与政策(1) | 必修 | 0.5 | 8 |
军事类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6 |
军事技能训练 | 必修 | 2 | 120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国际视野 模块 | 理解当代中国 | 必修 | 2 | 32 |
语言技能 模块 | 大学英语(基础)I | 必修 | 2 | 32 |
数学与自然 科学类 | 微积分I(上) | 限选毕业前至少修读8学分 | 5.5 | 88 |
微积分II(上) | 5.5 | 88 |
大学数学(上) | 5 | 80 |
新生研讨类 | 建筑学概论 | 必修 | 1 | 16 |
信息素养类 | 程序设计基础(C) | 限选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限选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C++) | 限选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 | 限选 | 1 | 32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 | 限选 | 3 | 48 |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实验 | 限选 | 1 | 32 |
专业方向课 | 建筑设计初步(1) | 必修 | 4 | 64 |
建筑艺术表现基础I | 必修 | 2 | 32 |
实践实训 | 建筑艺术表现基础I实习 | 必修 | 1 | 16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学分≥22)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建筑审美与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2.5 | 40 |
体育与健康类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2 | 32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技能模块 | 大学英语(高阶)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III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II | 必修 | 2 | 32 |
大学英语(基础)II | 必修 | 2 | 32 |
数学与自然 科学类 | 微积分I(下) | 限选,毕业前至少修读8学分 | 6 | 96 |
微积分II(下) | 6 | 96 |
大学数学(下) | 5 | 80 |
微积分III(中) | 4 | 64 |
线性代数I | 2.5 | 40 |
线性代数II | 2.5 | 40 |
信息素养类 | 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 | 必修 | 2 | 40 |
专业方向课 | 建筑设计初步(2) | 必修 | 5 | 80 |
建筑艺术表现基础II | 必修 | 2 | 32 |
实践实训 | 建筑环境认知 | 必修 | 1 | 16 |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学分≥24)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大学美育 | 必修 | 2 | 32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建筑审美与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必修 | 3 | 48 |
形势与政策(2) | 必修 | 0.5 | 8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专业发展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国际视野模块 | 理解当代中国 | 必修 | 2 | 32 |
信息素养类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 | 限选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I | 限选 | 1 | 16 |
计算机科学-无尽的前沿 | 限选 | 2 | 32 |
学科基础课程 | 建筑设计一 | 必修 | 5 | 80 |
专业方向课 | 建筑材料 | 必修 | 1.5 | 28 |
力学与结构(1) | 必修 | 3 | 48 |
建筑构造(1) | 必修 | 3 | 48 |
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学分≥24)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审美与艺术类 | 限定性选修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建筑审美与艺术课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2.5 | 40 |
思政实践课 | 必修 | 2 | 32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专项课 | 必修 | 1 | 36 |
安全教育类 | 安全教育类课程组 | 限选 | 1 | 16 |
语言类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专业发展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语言能力/国际视野模块 | 具体课程见当学期开课清单 | 限选 | 2 | 32 |
信息素养类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 | 限选 | 1 | 16 |
人工智能系统概论II | 限选 | 1 | 16 |
计算机科学-无尽的前沿 | 限选 | 2 | 32 |
学科基础课 | 建筑设计二 | 必修 | 5 | 80 |
专业方向课 | 力学与结构(2) | 必修 | 3 | 48 |
模型制作与经典建筑解读 | 必修 | 1.5 | 24 |
建筑设计原理 | 必修 | 2.5 | 40 |
场地设计 | 必修 | 1.5 | 24 |
专业选修课 | 建筑速写 | 限选 | 1.5 | 24 |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学分≥25)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
|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
|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
|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
|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
|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
|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2.5 | 40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学科基础课 | 中国建筑史 | 必修 | 3.5 | 56 |
专业方向课 | 建筑物理(光) | 必修 | 1.5 | 24 |
| 建筑物理(声) | 必修 | 1.5 | 24 |
建筑物理(热) | 必修 | 2 | 32 |
建筑设计三 | 必修 | 5 | 80 |
建筑设计四 | 必修 | 2 | 32 |
专业选修课 | 建筑构造(2) | 限选 | 1.5 | 24 |
地域建筑 | 限选 | 1 | 16 |
实践实训 | 建筑艺术表现基础II实习 | 必修 | 2 | 32 |
历史环境实录 | 必修 | 1 | 16 |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学分≥22)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形势与政策(3) | 必修 | 0.5 | 8 |
中共党史 | 限选 | 1 | 16 |
改革开放史 | 限选 | 1 | 16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限选 | 1 | 16 |
新中国史 | 限选 | 1 | 16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学科基础课 | 外国古代建筑史 | 必修 | 2 | 32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 必修 | 2 | 32 |
专业方向课 | 生态建筑设计 | 必修 | 4 | 64 |
建筑设计五 | 必修 | 5.5 | 88 |
城市规划原理 | 必修 | 2.5 | 40 |
城市设计概论 | 必修 | 1 | 16 |
建筑结构选型 | 必修 | 2 | 32 |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学分≥17)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形势与政策(4) | 必修 | 0.5 | 8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专业方向课程 | 居住区规划设计 | 必修 | 5 | 80 |
建筑设计规范与防火防灾 | 必修 | 1 | 16 |
专业选修课程 | 园林景观设计 | 限选 | 2.5 | 40 |
地外建造 | 必修 | 3 | 48 |
绿色建筑评价 | 限选 | 1.5 | 24 |
智慧城市规划与环境评估 | 限选 | 2.0 | 32 |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学分≥15)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 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体育与健康类 | 体育 | 任选 |
|
|
专业方向课 | 建筑设计六 | 必修 | 6 | 96 |
建筑设备 | 必修 | 2.5 | 40 |
建筑师业务知识 | 必修 | 1 | 16 |
专业选修课 | 室内设计 | 限选 | 3 | 48 |
建筑技术经济 | 限选 | 1.5 | 28 |
建筑环境心理学 | 限选 | 1 | 16 |
养老建筑 | 限选 | 1 | 16 |
低空交通建筑设计 | 限选 | 3 | 48 |
第五学年秋季学期(学分≥12)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 属性 | 学分 | 学时 |
创新创业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组 | 限选 | 2 | 32 |
文明与科技类 | 文明与科技类课程组 |
管理与领导力类 | 管理与领导力类 课程组 |
全球视野类 | 全球视野类课程组 |
生态与可持续 发展类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组 |
写作与沟通类 | 写作与沟通类课程组 |
实践实训 | 建筑师业务实践 | 必修 | 12 | 192 |
科研训练 | 必修 | 2 | 32 |
第五学年春季学期(10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属性 | 学分 | 学时 |
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0 | 16w |